文章來源:大健康產業網
在中國醫健聯盟H-MBA教育項目啟動儀式上,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就大健康行業的市場潛力發言:“這股風比房地產大。下一個五年大概有20萬億?!?
資料顯示,在歐美國家平均消費中,保健品方面的消費占了總支出的25%以上,中國僅為0.07%,人均保健品消費僅31元,是美國的1/7,日本的1/12。由此可見,中國在保健品消費方面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。根據行業規劃,到2015年,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,年均增長20%。有識之士認為,大健康產業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產業,年支出總額占GWP(世界國內生產總值)總額約1/10。從國內看,2013年,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接近5萬億元,約占GDP總額的8%,到2023年有望突破20萬億元,大健康產業將成為繼IT產業之后第五波經濟浪潮新支撐。
所以,現在政府部門、互聯網企業、民營醫療機構、公立醫院、醫療器械生產商……,紛紛在大健康的產業領域尋找新的突破點和進行提前布局。
醫學界:從傳統模式向大健康模式轉變
當今醫學界,單因單病的生物醫學傳統模式逐漸力不從心,已向多因多病的“生物-社會-心理-環境”大健康模式轉變,一個人的健康不是光靠醫生、藥品決定的,更需要自我管理,不能僅靠病有所醫。大健康模式應運而生,它研究的不是病因,而是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。其核心是個人健康管理,科學地排除或減少健康危險因素,達到保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。
中國醫改已經成為“世界性的難題”,各國的醫藥衛生體制都面臨挑戰,都在進行相應的探索改革,目的都是力求達到公平與效率的更好結合及可持續發展。我們的衛生系統工作者要正確處理醫療與預防的關系,樹立“大健康”、“大衛生”、“大醫學”觀,做醫學模式轉變的實踐者和模范。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逐步關注,很多人已經認識到疾病預防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,而疾病的預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。
現在預防醫學發展的一個重大變遷,就是向社會預防發展。事實早已證明,許多疾病只有通過廣泛的健康教育、公平合理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以及社會多部門的合作等社會措施,才能達到減少疾病和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、保障人人健康的目的。
今天的中國,同樣進入了生活方式的時代,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,已經成為威脅中國人民特別健康的重大疾病,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。如果不能真正扼制住影響國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中的危險因素;如果醫學模式不能自覺地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-心理-社會醫學模式轉變;如果我們的醫學衛生事業的發展不能樹立“大健康”、“大衛生”、“大醫學”觀;如果我們不知道、不借鑒、不汲取、不研究發達國家衛生事業發展中的問題,那么,就一定會出現影響人民健康的各種各樣的問題,而且持續需要醫療服務的人群,將會像“井噴”一樣不斷快速增加,會給無數家庭、社會醫療保障系統帶來難以承受的巨大負擔。
大健康提供的各種商機
大健康產業包括醫藥保健產品、營養保健食品、醫療保健器械、休閑保健服務、健康咨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。健康產品領域包括了醫藥工業和保健品兩個細分領域,兩個細分領域又包括了生物醫藥、可穿戴設備、營養與保健食品和中藥衍生品四個具體切入點。與傳統的健康產業相比,大健康產業提供的不單是產品,而是健康生活解決方案,進而創造更大的商機。
大健康與養老產業的結合將帶來巨大的產業規模
以人口健康促進經濟增長,是一種既穩增長又調結構,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戰略選擇。我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2億,這將帶動上萬億元的產業規模。大健康產業近兩年頻傳利好,其中養老產業更是成為資本市場熱門話題。
(文章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)